紅藜麥

2021-02-05

    藜麥的營養豐富,素有「穀物之母」稱號,它的台灣親戚─原住民傳統主食紅藜有著更驚人的完整營養素與抗氧化成分,且營養價值更勝藜麥。事實上,具有高度營養價值的「台灣紅藜」,近來已被許多民眾視為「國民養生聖品」,殊不知其實也具有防癌功效。臺北醫學大學保健營養學系研究生李芷薇,針對「台灣紅藜對大腸癌進展之預防效果」進行一項動物實驗,取其完整大腸組織進行分析,結果發現,攝食「台灣紅藜」的大腸癌病鼠,不分劑量高低,在多項前期病變指標上均有顯著改變。

紅藜麥的營養:

1.紅藜還含有8種人體無法自行合成、穀類中含量偏低的必需胺基酸,如離胺酸、纈胺酸和組胺酸等,補米飯的不足。有「腦細胞的食物」之稱的麩胺酸含量也很豐富。

2.藜的膳食纖維多達14.5克,是燕麥的3倍、地瓜的6倍,一小碗紅藜就抵膳食纖維每日建議攝取量的一半。膳食纖維能降低膽固醇、促進腸胃消化功能,還能增加飽足感。

3.紅藜中的鐵質含量約為白米的28倍、地瓜的11倍;鈣質也達白米的50倍、燕麥的6.5倍,都已符合衛福部食品藥物管理署規定可宣稱為「高鐵」、「高鈣」的標準。其他如磷、鎂、鈉、鉀等礦物質也比一般穀類高,還有可提升免疫力的微量元素如硒、鍺等。

台灣紅藜兼具三種特性:全穀、無麩質、鹼性食物。全榖的營養價值比精緻穀類高,保留了天然食物中的完整營養;台灣紅藜無麩質,且為鹼性食物,有助健康維持、營養補給,紅藜含有能提升免疫力的三萜類,可刺激並活化免疫細胞的巡邏功能;當病原體入侵體內,抗體形成之前,免疫細胞中的巨噬細胞與自然殺手細胞就會進行清除動作,降低病毒或細菌對於人體的傷害。

帶殼紅藜和脫殼紅藜有什麼差異呢?

紅藜俗稱的「殼」,其實是花的構造,因此帶殼紅藜是「花包覆著種子」,而脫殼紅藜則是單純的種子。兩者營養成分差異不大,主要分別在於帶殼紅藜因為保留了「花」,也保有較多的甜菜色素和膳食纖維;脫殼紅藜因是單純的種子,故蛋白質含量比例相對較高。

在烹調上都是相同的,以清水洗淨後,再烹煮食用,兩者皆帶有淡雅的紅藜清香。

帶殼紅藜的味道及口感較明顯,且顏色艷麗,應用於料理中可增添多層次口感及色香味;而脫殼紅藜則是比較細軟,適合幼童、長輩、清淡飲食者,或是第一次吃紅藜的人嘗試。

內文引用 / 健康網誌、信豐農場

© 2020 先檢驗  再販售 圓山健康屋給您一個健康又安心的消費者有機商店
Webnode 提供技術支援 Cookies
免費建立您的網站! 此網站是在 Webnode 上建立的。今天開始免費建立您的個人網站 立即開始